
龍泉劍的保養:擦劍身:以碳鋼劍身為例,平時用純棉布、鹿皮、無紡布先擦去劍身上的污漬,再用棉紗沾一點縫紉機油涂抹到劍身上。隔兩分鐘后用棉布來回用力擦拭,去除刃面上的雜質。在劍身表面如果看到較難除去的污漬,可用一塊面布包一塊平整的小木塊,灑一點面粉在這塊布上,然后用平整的一面在劍身上用力擦拭,便可使寶劍光澤如新。操作時一定要注意安全,避免被割傷。

西周晚期至春秋的銅劍增多了,劍體也加長了,河南三門峽市上村嶺虢國墓出土的西周晚期至春秋初期的4柄銅劍,最長的達到40厘米。圓柱形莖,出現圓形劍首,劍體有高起的脊,尚未有劍格。河南洛陽出土的幾柄春秋銅劍,其中一柄還套有整塊象牙制的刻有花紋的劍鞘,異??季?。戰國銅劍有了長足的發展,數量特別多,這與當時戰爭的增多和加劇有著直接的關系,但同時也反映了戰爭形式的變化,即車戰轉化為徒步戰,在短兵相接中,劍就會起到重要作用。這時的銅劍一般都較長,有的長度幾近100厘米。

(1)龍泉劍從原料到成品須經煉、鍛、鏟、銼、刻花、嵌銅、冷鍛、淬火、磨光等20多道工序。傳統的手工磨光包括粗磨、細磨、精磨(用當地特有的亮石磨光),使寶劍寒光逼人。龍泉劍選用優質鋼材,經過錘煉及熱處理后,具有彈簧鋼的特性。(2)龍泉劍裝飾獨特。劍身除鐫刻以龍鳳、七星圖案外,有的還刻有劍主姓名以作紀念。劍鞘、劍柄以當地特產的梨木制成,紋理美觀,不翹不裂,并鑲以銀、銅鏤花飾件,古樸、莊重。

劍是兵器,東漢之后,更具殺傷力的環首刀出現后就退出了冷兵器的舞臺,但是其端正筆直、入鞘平淡無奇、出鞘鋒芒畢露的文化意義卻更加突出,被稱之為“百兵之君”,是正義、公平、乃至身份地位的標志、王權的象征。在詩文中,以“劍”為意象,抒發凌云壯志;在武俠手中,劍又是力量的象征,正義的化身;在道教中又作為法器“神劍”、“劍仙”等鎮宅辟邪之物;近代來,劍成為武術健身器械、舞臺道具、藝術收藏品及饋贈禮品。